正文:
我在理解了这个概念后,一周的时间里都被一种难以言表的恬淡与放松包围,
这种感觉太棒了!
看完本篇文章,你现在所烦恼的任何事情,都将会被重新思考,并顺利得到解决。
所以,你一定要努力去看。
好…..
我一说“努力/用力去看”,你可能已经不自觉地皱皱起眉头了,
有一些是对作者不屑,有一些是真的在打起精神。
当你【努力】和【不努力】时,究竟有什么不同?
【去听】某样东西和【专心听】有什么区别呢?
区别在于:
在主动“注意,用力”时,实际带来的是一种肌肉的调动, 你会皱起眉,瞪大眼睛,试图让身体振作起来,因此,你会变得紧张,用肌肉动作来试图控制神经系统的功能。
可事实呢?
你越努力,结果反而越差!
生活中,你有没有试过:
1.用力盯着某个东西看,眼神紧绷,眉头不自觉地皱起?
几秒钟过去,眼睛开始发酸,视线从清晰变得模糊,好像一层薄雾悄悄笼罩在眼前。
但越用力想看清,越看不见。
2.又或者,当你想要捕捉一个微弱的声音,耳朵紧张地绷起,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耳边。
可是你越用力想听清楚,耳朵里反而传来嗡嗡作响的噪音,像是远处的风声扰乱了你的听觉。
那股紧张感不但没让你听得更清楚,反而让世界变得模糊不清。
我们习惯通过绷紧身体来让自己振作,实际上产生的效果是——你越控制,反而越失控。 。
想象一下,不管眼前的电子屏幕,还是深山中的花朵,
当你完全沉浸在欣赏那绚丽多彩时,你几乎忘记了自己的眼球在运作。
它不需要你的命令,就能轻松地捕捉到眼前的美景。
当器官正常工作时,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。
想一下,是不是如此?
回到主题, 为什么真正的成功,往往都没有努力这个概念?
事实上,
【努力】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觉。
你在看一样东西时,你没有意识到,“视觉眼睛”看到的一切,都只是头骨后部视神经的一种状态,你的努力与神经系统的运作,似乎并不相干!
有趣的地方是,为什么“用力”反而看不清了,这中间的区别,那是因为,
这中间,加入到了“我”的存在。
是的,“我”。
我们越是意识到“自我”的存在,越是会加入内心的这种紧张。
而那个“我”不是真正的我,它只是一种徒劳的挣扎,是一种幻觉。
你能get到吗?
王阳明说: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。
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: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。
王阳明的心外无物,是去掉了“自我”,花在你的心里,而不是眼里。
当我们把幻觉“自我”,和徒劳的器官紧张结合在一起时,你会发现,
为什么我好像没办法改变现状?
为什么不能解决问题?
为什么我是如此无力?
而当“我”的幻觉被去掉的时候,问题反而逐渐清晰,迅速得到解决。
你实现目标变得轻而易举。
举个例子,现在你的隔壁有人声,或者窗外有小孩子在追逐打闹。
如何让这声音变得更清晰?
你只是放松,单纯把焦点投射到它们身上,你可能脑补小孩的影像,它们夸张的表情,没有用力,随后,声音似乎便逐渐变大,越来越清晰。
你没有刻意的用力提起自己的小耳朵,或者让身体缩成一团。
你只是充当了观察者。
把事情放在心上,而不是眼睛上。
你就是看到了,你知道越来越清晰了,这其中没有自我,没有努力,你的焦点全在那个景象之上。
颠覆
为什么我一开始接触到【显化】的时候,非常颠覆,什么?
只是观察,像特斯拉一样视觉化某件事情,事情反而变得容易了?
因为它便像是这种侧耳倾听一样。
只是我平常在做的努力,都是在紧张和幻觉之上了。
比如传统教育是——我要好好追一个女孩子,好好爱她。
而实际情况,当我在用力的时候,其实我已经失去她了。
我变得情绪化,对付出和得到,开始变得计较,我变得越来越在乎一些反馈,爱意随着消耗悄悄溜走,直到最后,连两性相处的乐趣都慢慢丢失,还会变得悔恨。
同理,在创作时,一旦我拼命想要传达某个观点,视频经常就开始扑街了,所以这次,也有对我上个“王阳明”视频的反思。
我不想要传达某些观点了,就像本视频一样,只是一种感觉——
意识到“自我”的感觉,意识到紧张,意识到努力。
西方的《圣经》说,你要爱人如己,爱你的邻居就像爱自己一样。
而实际情况,可能是….(参考视频影片)
当你在爱的时候,你在爱谁,谁在爱?
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