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喽,大家好,这里是你们的瓶子。昨日《考试显化案例:从”要完蛋”到”已完成”的逆转》没想到考研的这么多。
想到很多人也面临期末考试,显化本身固然能够帮助达成目标,但是当下的困境也需要仔细面对。刚好本篇是一个焦虑考生所起的卦,把我的解读一并放送,就请你一块品尝这块“涣散恐惧”的小蛋糕。
1.如图,当事人在考研之前,就一直处于压力和紧张,机构此时给的押题讲义成了压垮她的最后稻草。
2.当事人喜欢占卜算命,之前的命理结果和算卦结果都一直灼烧着她。
(注:那种算卦属于易学,主卜吉凶成败,区别瓶子这种“哲学”&“显化”向的解读,偏向化解与显化建议)
3.来自家庭的重重压力。有时候亲人的过度期待并不是鼓励,而是巨石。
同时家人很迷信,文昌塔和请“神婆”花了相当多的钱,家人的期待慢慢变成了控制!
易经说:“涣其血,去逖出,无咎!”直白的翻译:涣散掉忧愁,祛除内心的恐惧。首先共时性是完全契合的!
1.“涣其血”是说,当前的局势可能让你感到压力山大,甚至心血耗尽!
▲ “血”为你巨大的精神和情绪消耗
2.“去逖出”提醒你,要果断调整状态,远离让你情绪波动的“险境”!
比如不合理的任务负担或无谓的心理压力。后面给出解决办法
3.你处在一个“否极泰来”的关键节点!只有摆脱这些内耗,就能避免更大的问题。
孔子解读道:“远害也”,什么是“害”?
过度纠缠在当前的负面情绪或任务量中就是害,这只会让情况更复杂。
最好的做法是冷静下来,找到让自己脱离情绪困境的路。
另外,涣卦此刻给出的不仅是”散”的建议,更是”重构”的邀请。
简单的说:我们的大脑就像超级复杂的电脑系统,偶尔需要”重启”。
而此卦的建议就像给你的电脑系统清理缓存,让系统运行更顺畅!
恐惧的根源不在外界,而在内心的“私”。
佛教讲我执,即对“外物”的执念,陷入到了偏执状态。
偏执指偏执于结果,即你第一次找我时讲的,我从你身上感觉到,你完全是为了某个利益的结果/父母的要求而去考研,而不是内心真心热爱。
包括你喜欢占卜算命的心境,都是非常利益化的,利益化带来的结果就是心力低,一旦反馈不如意,就很容易陷入崩溃。
你迷失在了命理术数中,完全没有受过哲学建议的指引,如王阳明所讲,“良知”偏离了正道,陷入小我,就会变得容易被情绪左右,从而陷入恐惧。做不到此心不动,随机而动。
这里也指执着于特定人给你设定的具体行为,比如被设定“必须背完整本”或“必须以某种方式复习完”“必须考上”。
“涣其血”,把“要全背的情绪消耗”完全散掉,找到更高效的解决方法。
背重点,背关键,或者先把自己想背的,乐意背的那些先背好。
“去逖出” 是建议你“走远一点”,即长远的看问题,而不是陷入细枝末节无法自拔。
考试的本质,重要的是能抓住关键点,而不是机械式地背完。
具体学习的地方,请多根据自身情况调节。
你的情绪崩溃很大程度来自于“做不到”和“做不完”的双重焦虑,精神能量被压得太紧。
涣卦的建议是“去惕出”,即需要暂时从这种情绪泥沼中脱离出来。
走出门去看看!歇一天,寻去大自然里,寻去湖边,尝试进入一种完全脱离学习的环境。
或者制定番茄钟,定时多久学习和休息;在中间的间隔出门去大自然散步,变成良好的复习节奏。
一定要“出”和“走”,通过“走”不仅是来放松!
散步时候,可以去记忆和回顾,或者单纯放空,而不是通过“躺”,切记,这是关键。
作为创作者,这也是我的秘诀,尼古拉·特斯拉每天要绕着公园散步三圈,游泳33圈,这也是他在进行类似的过程。
最近买了一本书《散步是最有益的运动》,比较共时,感兴趣也可以看下。
告诉自己“任务量确实大,但我可以用高效的方式完成最重要的部分。
焦虑解决不了问题,行动可以。”
想象自己站在一片平静的湖边,湖水微波荡漾,风轻轻地把水面的浮叶涣散开来。
你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清明, 压力和焦虑就像散开的浮萍一样,逐渐远离。
这个视觉化能够融入涣卦,拯救涣散。
始终视觉化自己考研后的画面 ,活在终点 。
这代表着你甚至可以忽略“考试”本身,把考试的重要性降低,只去看你之后的感觉。
知道“你是”,知道你生活在实现愿望的状态中,以你觉得自然的方式。
感受那种内心的觉知。
还可以感受我开心的祝贺你的成功!
涣散是事物自然发展的阶段,为什么让她去河边看看?
因为就像涣卦呈风吹水波,流动反而可以带来新的契机。
每一次看似的”散”,都是重新聚焦的开始。
允许自己软弱,相信自己的力量。涣散的时刻,恰恰是重生的开始。
一点玄学的仅供参考
▲2.不想要被父母控制,即——需要“跳出””
▲ 眼睛的红血丝也是一种共时性
其实每次替大家解卦,我自己也收获很大,比如考研的复习,跟我创作前的准备,都是如出一辙的,我每天都需要查阅大量书籍资料,寻找灵感,编排内容,所以我能理解这种压力。
这个月都没有剪辑视频了,因为一个人实在忙活不过来。
所以,这也是在提醒我自己,如何涣散掉压力和恐惧,时刻呈现最好的自己。
本篇内容都是来自于“易经显化系统”,我根据实例略作补充解读和完善。

评价